水底情深這部片我拖了一陣子才動筆,並不是說他不是一部好電影,而是即使裡面想講的東西好像都有讀到了,卻有一種很強大的空虛感。
「啊,就這樣啊...」
這陣子看電影好像常常會有這種感覺,當然每部電影都是一個故事,用小說來比喻的話,天下文章都一大抄了,電影體裁類似、相像,甚至致敬也都沒什麼,還有拍攝的風格,導故事的手法,演員的演技可以看。可是這幾年看的片多了,卻有些麻木了,一直以來都特別喜歡劇情片,越能讓我被帶進故事裡甚至出乎我意料的故事就越喜歡,最近卻常常會有身為一個觀眾或第三方,冷靜地看完一個好故事的感覺,少了很多感動。
我其實不太知道為什麼,也許我功力太淺,看不出更深層的表達;也許我隨著年齡增長,情緒越來越不容易被觸動;也或許,就真的只是最近的電影都太重視表達一個完整的聲明、價值觀、和意象,重視到變成一種純粹藝術的展現,都很美很好很有深度,卻沒有了和觀眾互動的共鳴,水底情深對我來說就是這樣的一部片。
故事的主軸以不能說話的啞女為中心輻散開來:有隔壁被裁員的同性戀老伯、同為清潔工的肥胖黑人女人、(抱歉一定要這樣闡述身形,因為我覺得胖也算是一種長期被歧視的個人特質,應該也是導演故意放進來的一部份)、和男主角--一個全身佈滿鱗片沒有語言能力外型像魚的異形物種。
啞女跟魚人的相戀過程讓我想起小王子跟狐狸,一個由心靈開始緩慢地互相馴服的過程,只是這部把重點情感放在愛情,畢竟是給成人看的童話故事,而微微獵奇黑暗的劇情則讓我想到「令人戰慄的格林童話」。對於很多人最有疑問的為什麼他們這樣就會相戀?電影裡用啞女的角度簡單卻深刻的回答了這個問題:
「他看著我時感受不到我有哪裡是有缺陷的。」
對很多非社會主流的弱勢族群應該常常有類似的想法,希望能被「當成一般人對待」,不要有歧視和霸凌,甚至也不要有特殊待遇和照顧,只希望每個人都能把自己當成一般人,然後自然地被愛跟去愛人。
本片把每個人的腦內價值觀都往極光譜的兩邊做展開,好人每個都聖光束開到最大,所謂政治不正確的壞人也是偏執到近乎瘋狂(包含上校對權力的追求以及家庭餐廳員工對黑人跟同性戀明顯的厭惡),最後是個美麗的悲劇收尾,說真的我並不那麼憂傷,儘管片頭片尾的畫面音樂再美再和諧。
最後關於上校的部分,這部分我自己是覺得比主線還有趣的一個編排,在電影版看到有一個人描寫上校時以<失控的美國夢>做為中心論述,我覺得這個部分比喻得非常好,我應該沒辦法寫得更好了,因此把他貼過來讓大家參考一下(已徵得原作者同意)
http://chunweitsai.blogspot.tw/2018/02/blog-post_12.html?m=1
0 意見:
張貼留言
Say something about this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