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日 星期五

<意外>(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Missouri) -- 憤怒只會招致更多憤怒,悲傷沉重又真實的人生劇本

  
 
  原片名為三塊告示板的電影,為何片名會譯成意外,網路上有很多說法,我自己也覺得很有趣,看完電影後也自己做了一個猜測,在後續段落會跟大家聊聊為什麼。這是一部2017年的劇情片,是近年來難得的原創劇本,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精彩好片,導演編劇和演員我都不熟,卻在看完這部片後覺得值得好好記住,本片由馬丁·麥多納執導和編劇,主演為女主角法蘭西絲·麥朵曼、男配角伍迪·哈里遜和山姆·洛克威爾。

  故事的開端由一個失去女兒的母親Mildred拉開序幕,開頭的配樂搭著漫長佈滿沙塵的公路就已經很有味道,整部的配樂都不遜色,是會讓人特別注意到的亮點,路過的三塊告示板因為片名已經告訴你它們很重要,因此Mildred的駐足也就變的不足為奇,接著放上去的內容倒是相當有趣:原來她的女兒在那條路上被人姦殺,而兇手至今不明,告示板上大大數落並放大著對鎮上最高執法官Bill警長的不滿,到這裡可能腦筋動比較快的人已經在想警長是個什麼樣的人,會不會是個整天酗酒不認真緝凶的老頑固?沒想到接著竟然發現警長是個在小小的城鎮裡風評甚佳,大家公認的好人,這是第一個意外;接著又會覺得母親既然如此傷心難過,想來和女兒的感情非常的要好,沒想到死前最後一別卻是如此殘忍惡毒的吵架畫面和話語,這是第二個意外,這幕也帶出了母親心頭無法宣洩找不到出口的悔恨,所有的憤怒都只能倚靠著找出那個為她帶來這種折磨跟傷痕的人;第三個是警長跑去找Mildred,告訴她自己得了癌症命不久長,殊不知Mildred只是冷靜地回答他:「我知道,估計半個城鎮的人都知道了。」Bill難以置信的說:「妳知道還這樣對我?」這個片段一樣是顛覆了所謂主流,人們引以為常的生活中小小的政治正確,接著警長的自盡,毫不意外的讓全鎮的輿論導向了『告示板害死了善良的警長』這個結論,人民們開始憤怒,憤怒的怒氣躁動的指向了Mildred,這裡更讓我心有戚戚焉,輿論的風向,事不關己的人們的立場,跟所謂的政治正確,每個都市也都這樣拉扯著上演類似的戲碼。




  後段主線劇情帶到了媽寶以及娘娘腔和同時有強烈種族歧視的警官Dixon,裡面拉出歧視視界的還有想追Mildred的侏儒以及Mildred的黑人閨蜜,本片後段最喜歡的地方還有三個(其實真的整部都很喜歡,好久沒有一部片讓我從頭到尾都覺得每個段落的故事都說的精彩,都值得回味)一個是病房中Welby認出被燒傷的Dixon噙著淚水罵著髒話,卻還是用還能動的一隻手幫他倒了柳橙汁,那因為眼淚微微顫動的背影讓人看了有種說不出的感動;第二個橋段是侏儒和Mildred在餐廳遇到前夫那段,『憤怒會招致更多憤怒』,貫穿本部的核心價值僅用短短的一句quote就說完了,最後則是當Dixon發現酒館裡採集到的強暴犯DNA不是殺害Mildred女兒兇手這個安排,是個既意外又不太意外的結局,如果真的找到了,可能最後留在大家心裡的還是只是一部一般的犯罪劇情片,沒辦法給人這麼多深刻的體會,細細去咀嚼每一個角色在這部戲裡的定位和心情,充滿感受並了解,出過社會的人同時也能明白這部片看似無數個荒謬的底下有多真實、多貼近人生。



  有一些太主觀的感受片段的紀錄在後記:

  『值得同情的』和『有沒有盡到義務』沒有關係,大家都知道卻還是會任由認知的事實被情感左右,因為我們是人。
  我們喊著尊重並同情包容每個人的不同與苦難,但當會干擾到我們的日常或是衝擊到我們的價值觀時,我們選擇無視,一種不是真正的尊重,一種選擇性的尊重,因為我們是人。
  我們身邊其實充滿歧視,身處歧視的我們也都在歧視,而且其中很大的部分是因為我們總是相信自己是正確的,因為我們是人。
  沒有一個國家的司法是完美的,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有真相,不是所有的正義得以伸張,私法正義的盛行在制度已確立的國家中不被允許,卻永遠不可能杜絕,因為我們是人。
  很多時候我們的人生會塞滿了許多的負面情緒,情緒的存在是如此真實,卻可能沒有一個人該為此負責。
  世界上其實沒有一個人能決定另一個人的價值,包含生死。

  真的太喜歡這部片比所有電影還真實的說了一個現實人生的故事,包含了所有我們知道的,無奈的,感同身受的,想改變的,不含任何批判,只留下無限可以思考的空間,推薦給大家,本年度最喜歡的一部電影,希望能得到最佳影片獎,最佳女主角,最佳配樂和最佳原創劇本。

0 意見:

張貼留言

Say something about this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