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3日 星期一

<橫山家之味>(歩いても歩いても) -- 是枝裕和 -- 貼近人生的家庭劇場 



  最近一口氣看了很多是枝裕和的作品, 依序為: <空氣人形>、 <海街日記>、 <第三次殺人>,以及<橫山家之味>。


  空氣人形的調性相對於橫山家之味晦暗許多,但兩部同樣都是非常貼近人性跟現實的呈現,整體來說四部的色調都不盡相同,但共同點都是讓人覺得很貼近生活中的現實。

  <海街日記>對我來說感受不深,所有的情緒都是淺嘗即止,有種被高高提起卻輕輕放下,不夠力度的感覺,若用顏色形容,幾個姊妹間的色調像是強烈的黃色,跟父母親還有鄉里之間的情感則是很湛藍的藍色,都很飽和卻很跳,感覺彼此並不銜接。

  <第三次殺人>則是感覺像是殺雞用了牛刀,斧鑿太深,想談的東西並不會沒有意義,卻一樣讓我覺得搔不到癢處,像是運用了大面積的黑、灰,及白色色塊,整體和諧卻讓人陰鬱。

  不過電影原本就是很主觀的一種欣賞藝術,所以我也只是隨意推薦比較能打動我的作品,<橫山家之味>就是一部我覺得味道相當細緻,像是涓涓細水,源遠而流長,整部電影從開始至結束不會有太大的起伏轉折,卻留下足以反芻再三的況味,像是春夏之際點點的蓊綠佐以鵝黃,給人輕鬆自在卻不失趣味的色調。

以下微劇透:
===================================
  橫山家之味用"家庭"作為核心,以老家作為原點,往四面八方拉出了細密的感情線,在人與人之間做出了許多雖看不見卻清楚萬分的連結。阿部寬所飾演的主角良多娶了帶著一個小孩的年輕媽媽由佳里,身為家中的二兒子,良多對父母心中充滿了各種情緒:不想讓父母擔心自己失業的愛、幼時因對父親的敬仰而想當醫生的夢想、和長期因為爸媽總是看著死去的哥哥而看不見自己的不滿交織著;父母念茲在茲的總是優秀卻早逝的兄長,對家裡有愛卻無法靠近,總是想逃離,但每次回去卻又會注意到許多細節;姐姐在旁邊瞧的親切,默默地當起每個矛盾間的串場卻不張揚,是我很喜歡的角色。

  而從為人父母的角度來看,老媽媽雖然想接受媳婦卻總是帶著一些擔憂跟芥蒂,甚至希望部要有自己的小孩比較好分開;在媳婦的角度來看,也因為自己是再婚而更小心謹慎,且過度在意公婆的每個反應;彼此都在心知肚明的情況下小心翼翼地演著自己想成為的角色,試著釋出善意同時也掩不住偶爾浮現的真實情緒。

  淳年紀雖小,卻也清楚自己在這個家庭的尷尬處境,昂著頭故作自然地假裝叫良多不曾叫過得"父親", 回答"爺爺"的問題時撐起小小的臉說是因為喜歡音樂老師想當調音師,卻在庭院裡對著月亮想念"爸爸"。

  老夫妻的人格描寫部分可以看出身為鎮上大夫的爸爸年老後的落寞和不甘,而早就發現丈夫外遇卻能不動聲色的老太太,淡然的在大家面前放出了CD這段,看似突兀卻充滿情緒張力,聲聲哼的是一種寂靜的控訴,和一種已經看破的無所謂;此外還有對良雄的狠心,明明知道兒子的死不是對方害的,卻無法原諒跟放下,看著對方的痛苦,自己的痛楚彷彿能稍微減輕,這種糾結扭曲的情緒一點都不奇怪,反而相當的接近人性。覺得老夫人的演技相當好,貫穿並承載了整部電影的主軸。

  此外劇中很多很細微的安排:像是三支牙刷、少買的睡衣、破落的浴室磁磚和防滑扶手、大哥喜愛的紫薇花,以及各種近景和遠景的交錯跟格局安排,我都非常的喜歡,是一部越用心能看出越多東西的電影。演技方面每個人也都十分精湛,在短短的一部電影裡、幾個簡單的場景,就能把每個人的心思脾性交代的清清楚楚,讓人與之共鳴,真的是很棒的一部作品。 

  最後由佳里牽著淳的手,笑著說到"爸爸"的橋段也是一樣讓我深有感觸,也更符合日文原本的片名<歩いても歩いても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有許多無法處理、無法解釋、無法放下、無法不介懷的情緒和過去,如何與之共存,並好好地生活下去,才是人生最重要的課題。」


0 意見:

張貼留言

Say something about this article